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一盘散沙的根基
对此,梁昭煌心中也已经有些方向,一个是他自己的修行,可以尝试突破元婴后期;另一个则是家族中几个元婴种子,需要尽快扶持起来,渡劫成就元婴真君。
世家门阀的实力、威势,无疑最主要都是从这些元婴真君的实力、数量上体现的。
另一方面,梁昭煌则是准备改变自家对于琉州的统治方式,过去六十年中,为了琉州各郡县更好的发展人道,梁昭煌与家族基本都是采取的‘无为而治’,任凭各地郡县自由发展。
而如今,六十年下来,‘无为而治’已经是颇有成效,各地郡县人道也都已经得到不小发展,有了足够的基础。
加上如今内外形势,梁昭煌决定要改‘无为而治’为‘有为而治’了。
梁家需要积极参与到地方郡县的统治、发展之中,不说‘皇权下乡’,至少也要加强地方郡县与琉州城、与梁家的联系、互动。
对此,梁昭煌心中也已经初步有了些想法。
一方面,他准备效仿‘长风’刘氏,只不过刘氏是以云舟运转于仙朝各州之间,他们梁家目前没有这样的实力,但是却可以用飞舟运转于琉州内各郡县之间,以飞舟将琉州各郡县与州城紧密联系起来。
加强琉州内各郡县门阀家族、甚至是寒门、散修的流动,如此既有利于琉州内各门阀家族、甚至寒门的发展,也有利于梁家对于州中各处的掌控。
梁昭煌到如今还记得,当初他们梁家还是寒门之时,想要出郡县之地的困难。
另一方面,梁昭煌准备在琉州各地郡县之中,修建驰道、水利,这同样是为了加强各地郡县与州城的联系。
此前六十年中,各郡县之中的门阀家族,多有在自家郡县之中修建道路、水利,如今梁家不过是将这些郡县之中的道路、水利等联系起来,既能加强联系、增强自家对于琉州各地郡县的掌控,也能梳理一番琉州的地气、水脉,进一步加强梁家对于琉州的廖家、掌控,可谓是一举多得。
更多的想法,梁昭煌心中也有一些,比如是否学习皇室,在地方郡县之中设置‘修行学校’等。
只不过这样的想法也只能暂时放在心中,无法实施。
梁家是世家门阀,如今是享受着九品中正制、以及地方封建的好处,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梁家坐在这个位置,有时候即便是明知一些政策、方法是好的,却也只能反对、压制。
否则,梁家就是自绝于仙朝世家之外,自绝于仙朝众多门阀家族之外。
仙朝众多的郡望、县豪门阀,看似都在各州世家以及仙朝中央、皇室的统治之下,实力、地位有限。
仙朝中央、皇室能够对这些郡望、县豪门阀升品、降品,掌握前程。
各州世家也能拿下郡望门阀掌握的郡守之位,予取予夺。
但事实上,仙朝之中皇室、王族有数,世家门阀最多也不过是十数家,而郡望门阀却是过千家,县豪门阀更是有万数之上,他们才是真正组成大晋仙朝的根基。
若是说大晋仙朝是一株参天大树,这些郡望、县豪门阀才是大树最为重要的根系。
而‘修行学校’的制度,事实上对于高层的势力来说,影响最小,反而是对于底层的势力影响更大。
仙朝中央、皇室,能用‘县学—国子监’的体系,将天下英才纳入掌中。
如梁家这样的世家门阀,自然也能设立‘修行学校’,将一州的人才纳入掌中。
这样的制度,对于皇室影响很小,对于他们世家门阀自然也没有多少坏处。
真正受影响的反而是那些郡望、县豪门阀,会冲击他们对于地方郡县的掌控,冲击他们在地方获取的利益、家族的成长、族人的修行。
而偏偏这些郡望、县豪门阀才是维持大晋仙朝的重要根系。
皇室、乃至世家门阀,针对一两个、甚至是数十、上百个郡望、县豪门阀,其余的家族感受不到切身之痛,或许还不会理会。
但是,若是真的在一州之地、甚或是整个仙朝之中强行实施‘修行学校’制度,那将是侵害所有郡望、县豪门阀的利益,必定会遭受整个郡望、县豪门阀阶层的反噬。
到时候,所有的郡望、县豪门阀在地方作乱,一州、乃至整个仙朝的人道不说都崩溃,至少也是折损大半。
如此后果,如梁家这样的世家门阀无法承受,仙朝中央、皇室、乃至人皇也同样无力承受。
也正是如此,虽然仙朝皇室已经足够强悍,人皇更是仙阶存在,却也不敢强行在整个仙朝所有州郡、县中推广‘县学-国子监’制度,而只是在自家掌控的中央五州之中推行县学、郡学与州学。
仙朝中央、皇室、人皇忌惮的不是各州的世家门阀,而是这些组成地方基础、掌握地方权力、利益、以及人道的郡望、县豪门阀。
这些地方郡县的郡望、县豪门阀,看似只是一盘散沙,实力有限,但他们偏偏是组成大晋仙朝的根基,一旦动摇,便是人皇都难以支撑。
也是因此,‘长风’刘家虽然已经联络了近十家世家门阀,占了仙朝之中如今世家门阀的过半之数,决定联名上书重设三省;但是,刘家依旧需要制造舆论,掀起风评,为这番联名上书、重设三省造势,为的就是鼓动起仙朝之中这些看似一盘散沙、实则是根基所在的地方郡望、县豪门阀。
他们很清楚,过半的世家门阀不一定能够让仙朝中央、皇室、人皇屈服,但是一旦鼓动起仙朝之中过半的郡望、县豪门阀,绝对能够让皇室、人皇屈服、退让。
而仙朝各州世家门阀,之所以能够与仙朝中央、皇室争锋几分,三分靠着自家实力,七分却是靠着各州世家对于本州之中郡望、县豪门阀的掌控。
梁昭煌也是越往高处走,方才越发明白,大晋仙朝传承九千多年,九品中正制的牢固不可破是有其根本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