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舞弊
身为举人,哪个不是饱读诗书,这次科举改革本身就因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而郁闷,现在落榜自然无比愤懑!
不过每次会试落榜的举子多了,落了榜能如何,乖乖回老家三年之后再来呗,这次本该也是一样,然而观榜的举子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按照惯例,举子金榜题名之后,会在名字的前面标注考生的籍贯,比如山东举子谁谁多少多少名。
而这一次出现了小小的变动,就是在名次的后面还增加了出身。
这个出身指的是贡生曾经在哪里就学,比如燕京大学,比如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或者什么什么书院,要是没有的就不注明。
这一标,问题来了,赫然有九十多名贡生出身于燕京大学!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燕京大学举子其实并不多,建校的时候甚至都没几个,几年时间才慢慢吸引了百来名举子,这次竟然有九十多名举子金榜题名!
那是什么概念,基本上是一网打尽呐!
落榜的举子本身就满肚子的不愤,浑身上下都充斥着强烈的负面情绪,这个时候一点点的小事都会被他们无限放大!
谁都知道燕京大学教授的是杂学,那么在燕大的举子自然不可避免的接触杂学,而这次科举两门辅科考的就是杂学!
也就是说,燕大举子因为学习了杂学,从而在这次的会试当中占得了先机。
很好理解的事,但是对于落榜举子而言就是不对,认为这次会试十有八九存在舞弊!
至于如何舞弊,为什么舞弊,他们一概不问。
很显然,落榜士子就是想要制造舆论,毕竟这在大明是有先例的。
前有洪武年间的南北榜,后有弘治年间的徐经舞弊案。
落榜举子想要用舆论的方式迫使皇室彻查这一次的会试,是不是真有舞弊不重要,重要的是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比如重开一次会试!
如果重开会试,燕大就不可能这么多举子入榜,那么多出来的名额就是他们的机会,另外他们也不需要回老家继续苦读三年书。
总之,只要舆论起来了,那么对于落榜举子而言肯定没有坏处。
于是金榜前面吵闹不止,数百上千的举子喋喋不休的叫嚷着会试不公,这个时候不管举子是不是真的觉得这次会试存在舞弊,但是只要落榜就跟着起哄。
能千里迢迢的跑到京城参加会试的举人,谁不觉得自己满腹才学,今科必中,要是没把握,谁他么神经病跑来京城考试啊。
现在落榜再加上从众心理作祟,他们可不会去管别的,先闹着看看皇帝如何解决再说!
“舞弊?”朱厚炜冷笑,四门辅科的题目乃是他亲自拟定后封存,负责的乃是任兴,那要是舞弊,任兴死都脱不开干系,那么任兴为什么要舞弊?
既然任兴不可能舞弊,那舞弊就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