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

第376章 绍天帝鞭长莫及

顺将,都是些桀骜军头。

    所以孟乔芳上任之初,就给清廷不断上奏,说贺珍这些人绝不可信,尤其是汉中重地,不能交给贺珍,他提议调贺珍等至其它地方剿贼,以此名义调离,然后清廷派兵接管汉中等重镇。

    甚至还提出了一些挑拔离间的诡计,用来让贺珍等内讧。

    只可惜出了个朱以海,他在朝中有钱谦益、严我公等不少高级内线,孟乔芳的计划都被朱以海知晓,然后直接就抄了副本拿给贺珍等看,在一番劝说下,把贺珍给提前劝降反正了。

    贺珍孙法守武大定等反正,孟乔芳是措手不及的,甚至原本他已经快拉拢成功的汉中另三位总兵罗岱、党孟安、郭登先也都跟着一起反正了。

    贺珍等连兵十万会攻西安,声势浩大,当时西安府里的许多鞑子官员都十分恐惧,不少人劝孟乔芳撤离西安,暂避锋芒。

    可孟乔芳虽手下仅一千人,却仍然坚持要守城,派标营副将陈德守西门,任珍守北门,甚至还把一口棺材摆在他的总督衙门,宣称要与城共存亡。

    又派人搜捕细作,斩杀试图内应的士绅,一时却也稳住西安,又到处宣扬,说平西王吴三桂和固山额真李国翰率大军已到附近。

    又拿出银子招募重赏民壮守城。

    各种手段下,西安没乱起来。

    贺珍他们却还在城外浪费时间,为合营整编之事闹个不休,甚至为了抢夺粮草等事而大打出手。

    等他们一路闹着到了咸阳。

    孟乔芳见吴三桂还没到,便马上又使了个阴招,派了家丁携带了一万两银子去咸阳,声称打算反正归附。

    然后又说现在西安城中陈德任珍二将忠于鞑子,所以希望义军给他一些时间,让他先除了二将,到时便可直接开城投降,不用费一兵一卒。

    他甚至表示能够为义军筹集粮草。

    贺珍居然信了。

    同意暂缓攻打。

    这是他们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

    贺珍却觉得孟乔芳是畏惧明军势大,所以跟巡抚黄昌胤一样是真要投降的,毕竟黄昌胤诚意十足,又送来了儿子为质,又写了许多表忠信,甚至还透露了清军陕甘底细等等。

    他没想到,孟乔芳是个真正的汉奸。

    他所做的不过是缓兵之计,给吴三桂争取时间而已。

    朱以海长叹一声丢下地图。

    迁延至此,他基本上已经能断定,贺珍他们会重演历史,再败于西安城下。

    这让他非常痛苦,明明知晓未来,清楚走向,他也一而再的传旨,给高斗枢贺珍他们都连下了三十六道金牌,催他们退兵了。

    但他们就是不尊圣旨诏令退兵。

    打又不打,退又不退,就这么在关中浪费时间,各路义军今天这个下乡打粮,那个下乡拉壮丁,后天可能两支人马碰到一起,还能来个斗殴。

    孟乔芳也是今天送批粮草,明天送笔银子,后天又给贺珍等送点美人什么的,反正就是各种拖延时间。

    虽然朱以海也很清楚,一场会战,有时能打上一年半载甚至好几年都不稀奇,但现在的情况是贺珍他们并没有这个实力。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正在走向败亡的深渊,又要重蹈湖广五忠的覆辙,却又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太让人痛苦了。

    这越发的让他坚定,明末危局是不能指望这些地方军头们的。

    贺珍可还是明将出身啊,现如今他新任命的云南总督樊一蘅为陕西边道时,贺珍就是他的部将,直到樊一蘅在崇祯十二年宁夏巡抚任上丢官回老家四川时,贺珍都还亲自送行,仍是他的部将。

    贺珍是直到崇祯十四年时才降的李自成,他本来目光不会那么短浅,不会轻易上清军的当。

    但结果还是如此。

    贺珍跟这个时代大多数武将一样,拥兵自重墙头草,本为明将,后来闯军势大降李自成,李自成兵败,又迅速降清,眼看着清廷没把他当自己人要搞他,又被朱以海拉拢招降,现在在西安城下,却又不听诏令。

    朱以海差不多能猜到贺珍的心态,他根本没怎么把朱以海放眼里,他眼里有的只是现在聚集西安附近的这十万人马,他想的是如何把这支大军控制在手,变成他的贺家军,以此为资本,在这乱世更进一步。

    所以贺珍才会不愿意撤兵,才会坚持攻西安。

    各人所处位置不同,利益也不同,朱以海想的是恢复天下,贺珍却是要趁乱掌握兵马增强自身实力。

    朱以海鞭长莫及,无可奈何。

    气的他握起拳头锤桌子,最后忍不住掏出随身笔记本,在上面加上了‘hezhen’。

    心怀鬼胎的贺珍指望不上了,如今能指望的唯有文安之、秦良玉的陕甘行营,秦翼明的忠勇镇以及郧阳的忠开镇,巴东的忠贞镇,希望这几路人马,能够及时赶到汉中。

    就算救不了关中明军,起码也要保住汉中不失。
返回 >> 返回书页 >> 海上升明帝目录

火鸡小说网是分享热门小说的开放平台,所有小说由热心网友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予以处理。
Copyright © 火鸡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