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八章 扼杀于摇篮
沈溪取得平倭战事决定性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开战前关于沈溪的消息传播得很慢,但在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倭寇和佛郎机联军,取得百年来东亚地区最大规模海战胜利的消息传开后,捷报满天飞,不过两天时间,消息便传到京城。
这些日子修身养性不与人争论的谢迁,突然如芒刺在背。
不声不响中,沈溪再次对谢迁和朝廷体系造成极大冲击,让谢迁不知该如何应对。
“于乔,你别太勉强了。”
谢迁到五军都督府拜会张懋、夏儒时,张懋直接劝说,让他看开些。
谢迁显然有心结。
有关沈溪之事他已千万般提防,不想依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谢迁倒也没发怒,只是语气颇有些无奈“本以为之厚要在江南停留个两三年,陛下去了只会制造麻烦,耽误战机,得胜的日子会无限期延后谁曾想他居然把开战时间提前了,还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张懋笑道“如此说来,于乔你是担心之厚早一步回京咯”
谢迁没回答,因为张懋的话切中他所想。
本来以为至少两三年内看不到沈溪,朝廷可以将其影响力降低,就算沈溪头上戴着两部尚书的乌纱帽,但朝中事务基本都交给属官去做,在这期间沈溪就是挂着尚书衔当地方官,甚至连地方事务都很难干涉,单纯只是领兵作战的将领。
却未曾想,沈溪用一年时间,先是平定中原叛乱,继而又荡平江南倭寇主力,超额完成任务。
谢迁马上面对沈溪回朝问政的情况,朝廷局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一旁夏儒问道“如今陛下在江南,沈尚书没那么早回来吧”
这问题,夏儒更多还是在问张懋。
近来夏儒跟谢迁是有了一些走动,算是混了个脸熟,也有一定交情,但涉及沈溪回朝这样一件对朝廷影响深远的事情,夏儒的发言权始终不足,而论私下交情,夏儒跟张懋可以到无话不谈的地步。
张懋点点头“陛下在江南,一时半会儿不急着回来,指不定圣驾还要去西南或者再往南边走走呢”
谢迁没有理会,因为他听出张懋这话安慰大过实际。
谢迁道“接下来就该论功行赏了之厚仅领兵两万,便先后取得中原平乱和荡平倭寇的功绩,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他如今贵为公爵,自己没法再升了,不过手下有功将士却不能埋没朝廷会大力提拔,将这些人分封各处,镇守疆土。”
“哦。”
张懋脸上露出会意之色。
谢迁知道没法从削减沈溪权力入手,就把沈溪身边精兵良将分别调到他处,逐步瓦解沈溪手里的权力,尤其是兵权。
谢迁再道“我会请旨陛下,由陛下颁赏功臣,留守新城的将士先一步调走,然后以江南兵马换防毕竟江南地方军务还要靠本地人马支应,我会跟南京兵部和守备衙门打招呼,让他们全力配合”
张懋问道“不知老朽能帮于乔你什么忙”
谢迁想了想,脸上满是为难之色,最后幽幽叹了口气“希望国公爷可以帮忙在朝中多走动,尤其是五军都督府那边,一定要顶住来自陛下跟兵部的压力老夫还有要事,告辞了”
“谢于乔这算什么鸟尽弓藏么怎么一大把年纪了还如此看不开”
谢迁在前时,张懋说得好好的,会全力配合,可当人离开,张懋便改变态度,跟夏儒叙话时带着揶揄的意味。
别人对张懋了解不多,夏儒却很清楚,最近张懋总在说孙子张仑的事,这次张仑出征表现优异,已可顺利接班英国公之位,对此张懋非常欣慰。
之前张懋本有意协助谢迁解除沈溪的兵权,但事到临头却要考虑这么做是否合适。
张懋在军中地位卓然,跟沈溪交恶并不符合他的利益,尤其是张仑通过沈溪累积资历,获得军功,突然翻脸打压沈溪,一来有忘恩负义的嫌疑,二则一旦跟沈溪产生直接冲突,失败的话那以后属于英国公的话语权就要旁落,这是张懋不愿看到的一幕。
夏儒低着头“听于乔之意,对之厚似非常忌惮,急于逼迫其把兵权交出来”
张懋本已站起来,闻言嗤笑一声“想是这么想的,但关键还要看陛下态度如何现在陛下对之厚的信任到了何种地步若是换作一般功臣或许会被陛下猜忌,但换作之厚”
“入朝以来,之厚从不结党营私,只跟陛下志同道合陛下在朝中遭到的反对声音不少,只有之厚力挺陛下正是以之厚军功来震慑万民,怎会于此时轻易便将之厚给拉下马来”
夏儒仔细想了想,不由苦笑点头“听你这么一说,确实如此。”
张懋道“以往的功臣都怕被皇帝猜忌,唯独之厚对此最不担忧,他年纪太轻,再有能耐,要谋逆造反天下会有几人景从这话是有些大不敬,不过道理就是如此,现在他还没怎样,朝中便尽是攻讦声,谁会相信他造反”
“若再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等于乔和你我都从朝中退下来,之厚没有对手,到那时不用我们操心,陛下就会自己动手了。”
夏儒有些疑问“那意思是要耐心等待但问题是等于乔退出朝堂,那时之厚岂非羽翼更丰满”
张懋摇头道“我们能等,这本来就跟我们勋贵关系不大,但有些人却等不了。现在涉及的已非朝廷权力之争,而是复杂的派系斗争咱倒没什么,混吃等死罢了,有些人能等下去吗”
夏儒再次想了想,问道“难道是张氏外戚”
张懋摇头“不单是外戚听说南边正有人图谋不轨,还是皇族,难道陛下会置之不理”
“当今天子登基后,四海内纷争够多了,先是西北鞑靼人,再是中原乱民,还有江南倭寇,接着又是王亲贵胄造反说到底,太多人觊觎皇位,当今圣上年轻气盛,不问朝政,让很多人觉得有机可趁。”
夏儒接连点头,对张懋推崇备至。
夏儒问道“那以现在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
“等着吧。”
张懋道,“这场纷争的矛头并不指向我们,全是冲着之厚去的,但以之厚的手腕,难道不会做什么几年下来他在朝堂内羽翼渐丰,现在除了战场上的成就外,不算锋芒毕露。等他展露棱角时,一场清洗在所难免”
紫禁城,永寿宫。
二更鼓敲响。
张太后早早吃过晚饭便睡下,忽然被吵醒有人求见。
张太后换了身衣服出来,见高凤站在堂下,神情拘谨,似乎有什么大事。
行礼问候后,高凤将沈溪于江南取得大捷的情况跟张太后禀明。
张太后放下手中的玉如意“这位沈尚书取得功勋并非一次两次,不过是打了一场海战,侥幸赢了而已跟以前的功绩相比,实在有些微不足道。”
高凤心思慧黠,能力平庸却有足够的政治头脑。
听张太后称呼沈溪为“沈尚书”,高凤便知张太后不认可沈溪国公的身份。
以前张太后对沈溪还有些倚重,毕竟那是国之栋梁,她儿子的凭靠,但现在沈溪做了外戚,威胁到张家人的地位,加上沈溪与张氏兄弟有着恩怨纠葛,自然要处处针对了。
高凤再道“陛下暂且未封赏,不过料想就在这几天,另外南边那位宁王派人来给娘娘您送礼。”
张太后摇头“这孩子倒是有心,年岁不大,却会做人,地方上那些藩王,都该向他学学,明白自己的本份”
高凤笑道“娘娘说的是,宁王送礼是为了对娘娘您表示孝敬,东西其实不多,以地方土特产为主娘娘若觉得不妥,可以跟宁王的使者说,让其带回去就是。”
张太后想了想,摇头道“算了,留下吧。”
“是,娘娘。”
高凤恭敬地回道,表情轻松许多,好像完成某种交托宁王送礼,他从中穿针引线,自然也会得到诸多好处。
张太后道“沈家听说举家离开京城南下,你有去查查他们为何走吗”
高凤一怔,随即道“回太后娘娘,老奴去问过,好似是陛下传旨让随军亲眷往新城,这还是沈尚书自己所做提请。沈家离开京城也算是好事吧。”
说话时,高凤观察张太后的反应,想知道张太后对此事的态度。
张太后有些生气“全都去了江南,连皇上和那个小丫头去了,这成何体统难道他们以后不回京城了吗当皇帝的却不在京师坐镇,一次次出巡,这样下去,朝廷是要出乱子的。”
高凤道“京城有谢阁老坐镇,到现在没出任何差错,朝廷很安稳。”
“那就赶紧派人催促皇上回来,不管用什么理由,说西北边疆有战乱也可,或者说有人觊觎他的皇位。”张太后道,“当皇帝的一点危机感没有,他的江山被人抢去怎么办他到现在还没子嗣”
言语间,张太后有诸多埋怨。
高凤不敢搭话,低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