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仙女

新七仙女-第53部分

弟弟叫舒友良,今年35岁。文革时没读多少书,初中毕业就回乡务农。老大友军脑瓜子灵活,不愿去砖厂干活,他认为自己干个体很自由,想干则干想走就走,挖砂,做生意,小日子也红火。老二却在砖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直干到底。有趣的是,这对双胞胎太像了,以致于本地的人都分辨不清。有人碰到老大,就问他怎么还不去砖厂上班?老大一笑说:“不想去呗!”接着就解释,说你认错人了。我是老大!更有趣的是,新婚不久,老大、老二媳妇都有点认不出谁是自己的老公,几乎闹了点不大不小的笑话,不过后来随着爱情的深入,情况的熟悉,她们还是发现了两兄弟有根本的差别:老大爱开玩笑,老二较沉默;老大性格开朗,老二则内向;老大脸上无痣,老二额上则有一颗黑痣……

    第二百七十一集 专家解析巴州双胞胎村

    第二百七十一集

    专家解析巴州双胞胎村

    第271集三胞胎的舅公是双胞胎

    第二百七十一集

    4、

    走出巴州,人说罗旧也有一双凤凰……

    仅仅是巴州村有双胞胎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踏出巴州,在罗旧遇到一些村民,他们就指着路下面说:“这儿也有一双凤凰!”

    循他们指的方向走去,果然见一新房坪里,有一双小女孩,穿一样的红色衣裳,扎一样的小羊角辫子,在坪上玩,这两个女孩,好相像!

    拍完照片,我们问其他村还有没有双胞胎?村民说,最多的就是巴州村,有16对,孪生兄弟10对,孪生姐妹6对。其他村也有,至于有多少,我们也没有去数过,我只知道前面那个村子也有一对龙凤胎……

    双胞胎这么多,自然给计划生育专干弄了个小小的尴尬。仅巴州村,现有人口1400多人,土地却未增加。这么多人要吃饭,人口指标总占兄弟村的。这是没法子的事情。就说三胞胎的妈妈肖丽萍和她婆婆吧,她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对我们说:“希望记者同志帮帮忙,帮我们反映上去,请政府给予点照顾! 突然增加了4口,田地却没有增加一分,怎么办呀?”我们只好说:“你们的困难,我们一定会反映上去,把孩子养好,一定要送她们读书,让她们成为国家的人才。”如此而已。

    yuedu_text_c();

    六、生命的奇迹:医学专家如是说

    为了探索这生命奇迹,我查阅了大量地理、水文、气候资料,也阅读了当地的许多历史资料。我将这个地方的情况写出来,向医科大学的专家们报告,请求解答。我的报告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专家、教授们:

    您们好!我在芷江采访巴州村时,发现此处有16对双胞胎,邻村也有不少。这个地方出生这么多双胞胎,在全国实属罕见。据调查,此地地理位置有些特殊。地下有矿藏20余种,其中红岩占全县总面积的38、58%,由中生界白垩孚~新生界第三系的紫红色砂质混岩、粉砂岩组成。此地土地肥沃,种出的柑桔酸中带甜,盛产芷江米,优质米省内闻名。海拔为400-600米,属武陵山支脉,中国湘西南。另外,此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温多雨,严寒期短,夏热期不长,雨量十分充沛。尤在秋季,十月小阳春,气候宜人。此地溪河密布,以 无水为主,横贯全境。 无水,发源于贵州福泉县罗柳塘,水质特别。另外,村人大多饮地下水。地下水为石灰岩地下水,藏水量丰富,水质极好,清凉,易开发。当地人养猪养鸡养鸭,尤以芷江鸭出名。据史料记载,乾隆48年至道光7年(1783-1827),此地百岁老人有6人。今有1人。双胞胎尤以舒姓、肖姓、唐姓居多,他们分别来自江西和广西。此外,从饮食上看,当地村民以大米为主,杂以红茹、小麦、苍谷、洋芋、豆类;尤爱吃萝卜、白菜、青菜、波菜、芹菜。豆类更多,有蚕豆、碗豆、四季豆、扁豆、毛豆。好酒,喜酸辣食品。当地人勤劳朴素,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性格豪爽,和睦相处,生活幸福,合家欢乐。

    请专家教授赐教一、二。

    医生专家回话:根据巴州村双胞胎多传于女性这一特点,我们认为,母亲一次排出两个卵子的特性可遗传给女儿,而单卵双胎,则可称奇。如果产妇已有一次多胎怀孕生产,再次多胎的机会则十倍于正常人。从遗传学角度看,双胞、多胞胎与此密不可分。根据西林氏定理,每80次分娩中有一次双胎,80次中有一次三胎,80次有一次四胎,依次类推。同时,匆容否认,双胞、多胞胎乡的出生,与父母的饮食、居住地理地貌、家族、当地气候、遗传都有密切关系。巴州村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和饮食特点,加上家族的遗传达基因,使之构成了中国第一个双胞胎村。看来,这个双胞胎村是名符其实了。

    第二百七十二集 淘金妹一枝独笔闯省城

    第二百七十二集

    淘金妹一枝独笔闯省城

    第272集淘金妹一枝独笔闯省城

    第二百七十二集

    273、赤手空拳闯省城

    本次全国仙缘桥情人节大会邀请到一位成功的淘金妹上台演说自己的艰苦创业经过——

    一念之中我从下面的市里来到了省城打工……

    上任那天,我赤手空拳,没带钱。是诗人、好友陈敏康派军车送我的。陈是7320部队工厂的党委书记兼厂长。到长沙的第一晚,写了第一篇文章《乡音何处》。我身无分文。我身处陋室。

    为什么要放弃三室两厅的房子,远离家人,别妻离子,放着周末报纸主编不当,而到长沙来受苦呢?几乎所有的友人都想不通。许多朋友都劝我不要去,许多亲友都去了又劝我回来。我也扪心自问:是不是为了虚荣心?不!终于我否定了这个答案。我必经深入体验省城的生活,这样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我别无选择。

    初到长沙,人生地不熟。一切都没有当初所想象的那么美好。房子没有。吃饭打游击。杂志 ──这份事业,也还没有着落。一下子后悔进了这个大门。这是一个在本市该算最差的、排倒数几名的单位。远不及我的原单位。但既来之,则安之。我是来干大事的,不要去计较那些小事。

    先安身。开始我住办公室。社长说:地下室有一个小澡堂,空着的,或许凉快。你去不去?我二话没说,就去了。我想,至少,比住这大的办公室要好吧。谁知一进地下室,才发现真是天外有天,苦不堪言。原来这是三社合并时的女澡堂。因是废旧的,故就没用。共有2间。走入澡堂,就见有鼠儿四处活动,蜘蛛结网,窗户锈死,显然这是聊斋描写过的地方,十分地荒凉。但有瓷砖贴壁,我和发行部老何,用水冲洗,把瓷砖洗得白里透亮,十分清洁,再把几个鼠洞堵住。但还是有臭气。原来,一条下水管道就在外间。我又设法把那臭管封死。这样,总算可以安身了。

    购一简床,80元,再置些生活用品,重要的是书架、写字台。搭一个。用旧桌做一个。只要能写字就行。尽快把书摆上去,形成一个小书房的气氛。于是,我便可以在此一展身手了。斗室虽小,可思天下;陋居虽简,可做文章。

    入夜,我不是看书,就是写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看圣贤书。”

    我打工的地方是《xxx》杂志几起几落,令人啼笑皆非。不过,事到如今我已看淡了。不就是一本杂志吗? 重新组班子,请来了曹小姐。左谈右谈,几个月了,最后仍未成。这样就去请y某。y是病休干部,曾被撤职。因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而被撤了付社长。y来了,辛苦地干了几个月。一算,亏了好几万。招了一班人马。最后搞不下去,各自作鸟兽散,他本人也病休走了。后又请李办。也没有搞起,老李走了。后又请黄来办。也没有成功,黄去了北京。

    我的事业暂时算是告一段落。我想我得自己创业。于是我开始四处寻找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12月参加省青年作家代表会时,听作协秘书长梁瑞郴说,有不少选题,要大家写,故通知我留下来。我答应了。不日,接文艺社郭的电话,要我写2本书。郭是这套外国文学名人传记丛书的主编,文艺社主编及编辑。先写《达、芬奇》。

    接受任务后,我开始四处奔波。先找师大美术系教授黄先富,借资料,由郭老乡带来。接着又到美术社借彭本人的书。又找图书馆。借到有关方面的书。资料终于有了不少。动笔时天下大雪。我一个人躲在小澡堂时通宵达旦地写作。饿了吃快速面,我立了几大纲,挂在墙壁上。累了时躺在床上写。我的陋室回荡着“蒙娜、丽莎微笑及达、芬奇终身不娶之谜”。

    功夫不负苦心人。十五天后,我写出了初稿。后又打印出来,花费了300余元。

    有人说我太蠢。为人写书,自己掏钱。

    接着写海伦、克勒。她是美国的一位盲人女作家。她的生平及奋斗的事迹相当感人。文艺社的郭先生给我提供了有关她的资料。应当感谢先生,让我认识了大洋彼岸已故的著名女盲人作家。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特意写她。一页一页地写。呵,雪在窗外下得更厉害了。我的窗台上也开始积雪。夜半爬起,咬一只苹果,又开始写。医生说,苹果是补脑的,看来我最需要的就是补脑。我的脑子还不笨,一夜能写三、五千字,有时则1万字。白天,要象征性地去上下班。但早晨绝对起不了那么早,一般,我是九点才去上班。反正,功名利碌也已经看得淡极了。在单位,我不再去争当先进。过得去就行,做一个老实本份的工作者,不也很好么?8小时之外,有的人行尸走肉,有的人吃喝膘赌,有的躺在恋人温馨的怀抱中,有……。而我,就在这陋室了。我的成功,关键就在这8小时之外。

    我在奋斗!我将无悔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这两本书,我获得稿费9035元。这是我的原始积累。也是我第一笔获得的“大资金”。

    忽一日,一位漂亮苗条的小姐和老乡郭出现在我的陋室里。好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她是那么热情地向我演讲关于爽安康的传销。她叫萍。脸蛋红扑扑的。老家是桂东的。郭“引进”来的。她在冷江长大。现在省邮电设计院工作。那日下午,她领我去传销会上体验生活。正好我写一部长篇小说。涉及到传销。而我对传销一无所知。于是我就去了。会场说在五一路xx宾馆对面的xx城三楼。耀眼的灯光下,一群群激动、马蚤动的人群。我们慷慨激昂,纷纷发表演说。一位姓驼的据说已做到总裁级的老教师上去演说。他们要我写一篇《xx记》。用的是船皮凹的气名。我一气呵成。萍连夜拿去打印。她如获至宝。接着,我有了一台爽安康。但我很快就上岸了。她在发展下线。共通知了40多人。让那些人一个个惊讶。有的用了一周机子后坚决退出了。还有的在摇摇欲坠。金钱,在这个社会交易使人疯狂,也使人际关系变得时好时坏。如果对方认为你是在赚我的钱,我就会防你了。这种传销,往往是以得罪亲友开始的。传销是什么?至今我还在云雾里。不过,平心而论,这台机子给我带来了健康。这是用钱买不到的。

    yuedu_text_c();

    八年前,我萌发了要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念头。在我的想象中,这是一本关于山的书。湘南多山,且高且陡,且阔且深。十五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山中,熟知山中的种种细节。我生活过的大山叫罗霄山脉(雾界)。我亲爱的父老乡亲仍在那里耕牧。那是一个革命老区,伟人、朱德、彭德怀、陈毅在那里战斗过。这部十八万字左右的长篇小说是在艰苦的磨砺中写成的。我在后中记录了它的创作过程。

    公元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一日深夜我铺开了“战场”奋笔疾书呼风唤雨哭笑无常死活不定任意指点山水人物。十五个夜晚过去,我的歌与哭、泪与笑,全部泼洒在言寸之上。有时数万言有时几千字,我把稿纸写得沙沙响。最后,我把全身的衣服尽数脱去,掷之大地。我扑进江河痛快淋漓。我把一身的文学细胞洗下。之后,我睡了三天三夜……

    正当《雾界》就要出版时,故乡传来噩耗:我那离休还乡为农的父亲不幸病逝。祖父早年被敌军枪杀。父亲年少而孤,旋接参加游击队,投身革命五十余载。至古稀之年,嘱我早日写好此书,他将先赌为快。岂料书未成,他却作古而去了!悲恸之余,化为力量,当全力推出此书。7月,省作协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谭谈冒着醋暑读罢这部作品后,欣然命笔,为该书作序《跨越人生的雾界》。

    出版社经过三审,认定《雾界》是一部好书,便拔我的电话,并给我寄出了《雾界》一书的发排单和在湘发行的委托书,以及版权页、书号、条码等手续。出版社来信说,因新疆地处边远地区,印刷价贵,请作者组织在湘印刷。以往的书都由出版社派出监印人,因《雾界》作者是个党员作家,且书的主旋律好,品位高,便不再派人监印,充分相信了作者。责任编辑还附了一封长信,对书的发排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主审书稿同志对这部书的评价是:一部品位较高的、讴歌民族献身精神的纯文学作品。作品描绘了独特湘南山水人物风情。这是一部很有文学价值的长篇小说。湘潭师范中文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张文初先生读毕此书,来信说:这是一部很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我一定要为这部作品撰写评论。

    《雾界》一书,几经坎坷,终于出版。林城的文友们为我策划了一次大型的首发式活动。其中有鸿达老总曾郴林、作家段晓福,师专党委龚书记,师专团委的同志,还有文联主席张家文、王帮建,好友罗瑞锋、黄福高、邓玄以及师专校长、社会各界名流、师专上千名学生,他们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出钱出力,以扶持新长篇小说出版。首发式在师专大礼堂举行。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韩炜前往主持。她戴一个时髦的帽子,用标准的普通话宣布首发式开始。师专团委剪挂了一条特大特长的横幅。上书湘南青年作家长篇小说《雾界》首发式。有趣的是,小说中的人物,生活中的原型之一,一位女游击队长,年届80的老太太也闻讯赶来参加了首发式。科学晚报记者戴阳和郴州电视台陆恒玉等记者前往采访。市农行主任,摄影师梁醒初,我老友也赶来拍照片,并录相。首发式中,师生抢购《雾界》,当天就售出1000余册。其中罗瑞锋购300本,市邮局谢局长购120本。当天晚上,我在得月楼举行了盛大宴会,宴请嘉宾。

    这是我的第二次创业。我获得了3万元的稿费。为我积累创业资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百七十三集 小处创业也风流

    第二百七十三集

    小处创业也风流

    第273集小处创业也风流

    第二百七十三集

    273、小处创业也风流

    澡堂的创业故事令人回忆。这是美术社废弃的一个小澡堂、旁边是个大澡堂。那儿堆放着砂、杂木。由此看来,这个小小的澡堂,一定是个女用澡堂了。据说母社是图片社,当年曾经红火得不得了。一张毛主席像,都曾经发过好几百万张,上千万张的也是常事了。于是当年的男男女女就在公共澡堂上享受人生。改革开放后,图片社不行了。它分了三家。美术社、画报社。美术社自建了新房,小澡堂自然也就废弃了。谁也没有想到,这里成了我写作的天堂,世外桃源。

    初识赵老板是在这个小地方的。那时候赵当老板开店子,赚了大钱,找我写书。我答应下来,写了两本畅销书。出版后,卖的不错。后来给了我不薄的稿费。

    此时我有5万元的创业资金积累了。于是我想开个酒店。就在长沙市的黄金码头“金三角”复兴街西头考察店面。

    它是医科大学附二院对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街。说是小街,其实是小巷,只过一辆小车而已。街的两面,都是一些长沙老住户。忽然一夜之间,众住户都开起盒饭店来。一时间,只听得一条街都是锅铲碗盏丁当响,炊烟滚滚上青天。一到吃中、晚饭的时候,那些附二实习的大学生,那些住院的病人及家属,那些临时居住的单身汉,男男女女,花花
返回 >> 返回书页 >> 新七仙女目录

火鸡小说网是分享热门小说的开放平台,所有小说由热心网友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予以处理。
Copyright © 火鸡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