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

第1021章 所谓忠诚 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

    (六千多字,干脆一章发上来了,求个推荐票票!)

    洛阳城西北面,周回十二里四面开十二门的洛阳宫矗立其间,在重重秦军近卫的拱卫下,固若金汤。

    李璟在高宗时修筑的上阳宫观风殿中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幼娘让宫人把壁炉烧得很热,他开了门窗还觉得热。他心里明白,这是发自心肺的燥热。就在今天,秦藩文武公推了正领兵集结于朔州,威慑振武、天德二镇的太师于琄上表,再次领衔臣工上奏,带头劝进。

    第一次众文武公推带头劝进的是李璟的老师,太傅崔芸卿,这次,轮到了李璟的另一个老师,太师于琄。虽然他们太师太傅的官衔,是由朝廷所授,但在秦藩,这二人职务不是最高,但这资历却是最重,就算是新朝之后,太傅太师之衔,也绝对是受之不愧。

    于琄所上劝进表,写的很是华丽。

    李璟忍不住又坐起,拿起了那本用龙飞凤舞漂亮行楷写就的劝进表。

    “开基创业,既宏盛世之舆图;应天顺人,宜正大君之宝位。苍生咸仰,红日方升。盖闻以道化民者谓之皇,以德教民者谓之帝。钦惟殿下,勇智自天,聪明冠世。扫除之风尘,拯救兆民于水火。天下归赴,若江汉之朝宗;邦域肇隆,有金汤之巩固。既膺在躬之历数,必当临御于宸居。上以答于天心,下以符于人望。发政施仁,参赞两间之化育;制礼作乐。开拓万世之太平。谨奉表劝进以闻!”

    秦藩如今形势一片大好,好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倒退回半年前,绝没有人敢相信半年后会有如此大好的形势。在这样的形势下,秦藩文武将士们。真的是迫不急待的想要马上拥立李璟登基即位称帝,如此一来,大家也都论功行赏,封官授爵,光宗耀祖,光耀门楣。

    如今的时机确实很好。好到李璟都有些心动。

    甚至在省阁府院的联席会议上,诸位宰执们已经通过了数条新的条议。

    宰执们和堂部省阁府院已经将一应登基准备就绪,新成立的钦天监,已经招揽了大唐、渤海等诸多地方的天文星象历书专业人才,并且已经完成了新一部的历法推算编制工作,以准备为李璟新朝‘皇历’。司法厅也集结了大批专门的律法人才,新的法律‘秦律疏议’已经编成,新朝一立,立马可以颁行天下。甚至内侍省和内务部这两个部门,把李璟即位礼服、后妃及官员朝贺礼服也都已经准备好。连皇帝即位的各项礼仪也都演习多遍了。

    文武百官已经从各方面做足充分准备。就等李璟黄袍加身,登极即位。

    接到这第二道劝进书,李璟依然是拒绝了。不过这并不只因为三推让礼才拒绝了这第二次劝进,而是李璟真的认为此时时机还未真正成熟。大战在即,李璟不想文武将士们因为此事分心,更不希望因为到时侯论功行赏。因为觉得厚此薄彼了,而心生不满,最后影响到如今正关键的战事上。

    除了这个,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都城的问题。

    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没有提到定都何地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问题根本没必要提起。和李璟想的不同的是,包括崔芸卿和于琄这两位帝师在内,几乎九成以上的文武,都觉得把帝都定在洛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来洛阳是天下中心。自魏时起,就有神京之称。而武后改洛阳为神都,将此定为武周国都后,洛阳城越发的繁荣瑰丽。尤其是经过安史之乱和不久前的黄巢之乱后,长安这座天下第一都已经繁华不再。残破不堪,先后被数度攻破的长安,早已经残破不堪,只剩下荆棘满地,残垣断壁。相对的,洛阳城在安史之乱时,没有打过什么大战,受到的战火摧残也不多。尤其是在刚不久前结束的黄巢之乱中,不管是黄巢夺取洛阳,还是朝廷收复洛阳,都是兵不血刃的占领洛阳。而当初黄巢因为顺利拿下洛阳,又要拉拢人心,改变草军的盗匪印象,因此在洛阳城中军纪很好,没有什么过份行动。朝廷收复洛阳之后,这里做为杨复光的大本营,也经营的很好。

    相比于断壁残垣的长安,洛阳可谓是此时中原难得的繁华之都。更何况,关中虽有四塞之险,可自唐中期开始,关中的粮食物资供给问题就越来越严重,粮食物资供给大多要仰靠东南,因此,从东南到西北的运输,也就变的越发的艰难。对于一个朝廷来说,如果都城长期处于这种危机之中,那是要命的。而洛阳做为天下中心,粮食物资的供给,就绝不成问题。不管从东南还是西南,甚至是河北山东,以及关陇河西等地的粮食物资税赋钱粮,都要方便的多。

    他们一致认为,洛阳要比长安更适合做为新朝的帝都。

    李璟也认为洛阳要比长安好,可他却并不想要把新朝国都定在洛阳,或者说,李璟可以把陪都定在洛阳,但不打算把国都定在洛阳。当然,也绝不会把国都定在长安,李璟心中新朝国都的最佳地点,在河北的燕京。

    选燕京而非洛阳,也非长安做国都,既是因为燕京是李璟的龙兴之地,更重要的还是自隋唐开始,不断自西向东转移的政治重心。尤其是对于如今的李璟来说,秦藩是承唐启后,秦藩不单单要继承大唐,而且还将超越大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新朝将拥有整个东北的实际控制权。而且,东北不是唐朝的西域,也更不是唐朝的东北。这里既不是一块远悬西域的飞地,也不是一块只有名义上控制权的羁糜区。大东北地区,一块相当于小半个中土的新开拓疆土。将会是新朝腾飞的发动机,这里将是新朝的粮仓,也是稳固新朝,解决北方连患。一劳永逸的关键之地。可以想象,在今后,不单是李璟的时代,就是李璟的后世子孙时代,东北的开发建设,也将是不变的主题。一个开发的东北。对新朝的意义,绝对不会弱于历史上宋朝对于湖广的开发。

    正因为李璟现在已经在心中定下,开发东北将是他与他的子孙后世不变的战略国策,因此,把国都建立在河北的燕京,就意义重大。这关系到,整个国策向东北倾斜,以达到坚持这条国策的执行。另一方面,李璟经过十余年打造起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十分成熟和繁荣。其利益极大,远超丝绸之路。把国都定于北方沿海地区,既是坚定秦藩一贯的环渤海核心区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对海洋贸易和扩张的坚定支持。再有一条,那就是不论是将来东北的开发,还是平定天下后。对于东南江淮以及湖广地区的开发,沿海岸线,都将成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线,靠海,江河海洋连贯起来,那么不管是地方输送税赋入京,还是京师向各地辐射控制,都将极大的增强。而这些,不管是洛阳,还是长安。都是不具备的。

    东方海岸线,这必然是新朝的重中之重。但李璟不把国都定于河北的魏州大名,也不定于山东的登莱或者青州,或者黄兴的徐州,江南的扬州。而是定于燕京,这也是古代时以北统南的定律原因。不管怎么说,北方,哪怕是眼下诸部族被臣服,但中原的正北面的蒙古高原,和东北更北方的外兴安岭以北的西伯利亚地区的那些更野蛮的部族,一样会是必须小心谨慎防范的野蛮人。

    国都定在北方燕京,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为了更好的防范于未然。不管是汉唐帝国,还是罗马、波斯帝国,他们最大的敌人都是文明远远弱于他们的野蛮人。中土如此,西文更是如此。历史上,唐之后,辽、金、蒙古、女真,哪一个不是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崛起击败了中原文明。

    李璟的目光并不局限于这个时代,他与诸文武们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正因如此,李璟才会心中打定主意,要把新朝国都立在燕京。可是看现在他们的态度,他也清楚,众人并不认为把国都立于遥远北方的燕京有什么可行。在他们想来,要么关中长安,要么中原洛阳。若有第三个选择,那么也许只能是太原。燕京?虽然如今很繁华,但再繁华,他也只是河北一角,往上几百年,也没有什么大王朝立都燕京。

    李璟不想在这个时候来和诸臣来一场定都大争论,因此,他干脆打算暂时不登极,再等等。等这场大战过去,也等他趁这段时间,好好的跟重臣们通通气,透透底,吹吹风再说。

    又细思量了几遍,李璟又把傍晚刚送到的诸多前线的战报接过来看了一遍,细细的对照着地图,分析着最新的形势。

    公孙兰突然在外求见,侍卫将她领入殿中时,她还在喘着粗气。
返回 >> 返回书页 >> 晚唐目录

火鸡小说网是分享热门小说的开放平台,所有小说由热心网友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予以处理。
Copyright © 火鸡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